


1953年春,林業(yè)部特種林業(yè)司分配我到華南特種林業(yè)研究所工作。3月18日我來到研究所所址——廣州沙面原英國領事館報到。當時,研究所還處于籌備階段,尚未正式掛牌。我曾見過的所領導有李嘉人、林西、樂天宇和彭光欽;還有蘇聯(lián)顧問、專家古里。
為使我國的橡膠墾殖事業(yè)建立在合乎科學的客觀基礎之上,1953年4月上旬,樂天宇主任率領培育部20多人赴兩廣墾區(qū)進行綜合調查。時間約半年,調查分兩個階段進行:上半段時間調查兩廣大陸的新墾區(qū),下半段時間調查海南島的老膠園。參加的人員有齊雅堂、賀子靜、尤其偉、曾友梅4位教授,鄧勵、張耀宗等較老資格的研究人員和我們一群青年人。羅洪中負責總務,我兼衛(wèi)生員。
樂天宇主任在行前宣稱:出發(fā)就是研究工作的開始。這位曾倡議開墾南泥灣的林學家,而今,又承擔起了研究墾殖橡膠的新任務。
上半年調查的新墾區(qū)有:桂林廣西農學院、廣西植物所和柳州沙塘農事試驗場的寒害苗,南寧林場和腰塘毛魚藤繁殖場,明陽湖場1951年的試種苗,龍州墾殖所下屬各場及大青山林場,合浦中站,蒲北、張黃、武利的華僑場(該地膠苗受侵害,曾疑為特務破壞,調查后證實為嚴重鼠害),田東和百色新建場的宜林地,玉林、陸川、烏石、電白和陽江等多個粵西農場。中途,因樂天宇主任和其他老先生回廣州開會,便改由鄧勵先生帶隊繼續(xù)調查。
調查過程中,每到一地,大家都先聽匯報,然后按專業(yè)分組上山調查,如取土樣、采集病蟲害等標本,量苗徑,記錄風寒害等災害情況,抄錄氣象等各種資料。樂天宇先生觀察地形,并很注意原生植被的保留情況及其樹種組成。樂先生強調:科學工作者從事科研工作,要親自調查,搜集標本,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眼見為實。
通過田間調查、集體討論,大家逐步增進了對三葉橡膠樹的系統(tǒng)認識,同時,各專業(yè)人員之間的觀點交流也能互相啟發(fā)。談得最多的是橡膠樹的生態(tài)習性,大家經常聯(lián)系到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這成為我最神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廣西山區(qū)交通閉塞、道路崎嶇,有些新開的農場,還需步行或乘竹筏渡水才能進去。廣西分局把一輛卡車改裝成30多個坐位的客車,就靠這部客車乘載調查隊員,走遍了半個廣西。顛簸和泥塵將我們困擾得疲憊不堪。記憶中還有不少驚險。進出龍州的公路有很長一段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俯臨很深的麗江,路寬僅夠供一車之行,山洞、隧道、拐彎又多,汽車則需不時長鳴,所幸的是,那時來往的汽車很少。
那時出差,每人可領用一大塊桐油布,以及蚊帳、草席、雨傘、水壺等生活用品。每到一地,青年人就先幫老先生搬行李、掛蚊帳。如龐廷祥幫樂先生,李鴻鳴幫齊先生,張開明幫賀先生。生活雖然艱苦,但大家工作勁頭都很大,興味無窮。思想上,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沒有什么隔閡;生活上,老先生們也沒有什么特殊。如在湛江開會時,樂先生也和大家同住一座木樓旅店,和我也就不過是一板之隔罷了。
去大青山考察髙海拔能否植膠時,大汽車無法開行,大家就在烈日下步行25華里。目的地林場位于海拔450米的半山腰。下山時又步行2小時,轉去龍州三場。到達時,場部別開生面地用腰鼓隊來歡迎我們。那里的橡膠樹一片濃綠,枝繁葉茂。龍州三場是這次調查中所見最佳宜林地。
接下來,我們到了海邊的合浦中站。那里的橡膠樹日夜在海風中搖曳著,樹冠宛如木瓜樹。合浦的車所長在匯報時,誠懇地請教樂先生有關那里海邊的自然條件是否宜于植膠的問題。1951年建場以來,他們已花了國家很多錢,用了許多辦法,雖然能將膠苗培育好,但將來能長成成齡膠樹產膠嗎?這位車所長和工人們在海邊全墾草原荒漠上,戰(zhàn)天斗地,改造自然,既頑強又困惑。對此,樂先生很坦率地表示:現(xiàn)在這里不是橡膠的宜林地。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合浦中站場的桉樹苗防護林,竟被白蟻摧毀了一半,這也是我一生中所見到的白蟻蛀蝕活樹苗最嚴重的現(xiàn)場。
6月下旬,我們在湛江的華南墾殖局召開會議對上半年的調查情況進行了小結。6月21日,樂先生在會上報告了三葉橡膠樹耐蔭的習性和森林環(huán)境的關系(原題名已忘,此題意僅是我個人理解的表述)。7月3日,他撰寫了《對墾區(qū)宜林地初步勘查的意見》一文。龐廷祥和我等人開夜車來負責謄抄此文。
會議期間,墾殖局植??平o尤先生送來了鄺錫乾等人寫的《海南島橡膠蟲害報告》,對常見的白蟻和甲蟲都有精細的形態(tài)圖和詳盡的記錄,很寶貴。
1953年7月5日至9月15日,我們進行了海南島老膠園的調查。此時,隊伍增加到40多人,新來了胡少波教授、育種室人員以及新分配來的研究生和大學生。調查的膠園有儋州那大的聯(lián)昌、天任、僑植膠園和木排苗圃,嘉積的高山、南太、瓊安、瓊富,陵水的南橋,屯昌的加藍等膠園。
7月13日至8月25日在聯(lián)昌膠園。那時的聯(lián)昌,僅有一座炮樓,沒有房屋可住,我們40多人只能搭帳篷住在膠園內;而且,交通極閉塞,沒有公路,只有小路可通牛車。7月13日,張開明、丘燕髙、陳迺用、陸行正和我等幾個人打前站,在雅拉河外邊的小山坡上搭了1個帳篷,把儀器等各類物品放置在里面,夜里還放哨保衛(wèi)。次日,大隊人員到齊后,連夜在膠園內搭起5個大帳篷,安置40多張行軍床,忙到后半夜才安頓好。
聯(lián)昌,我將它視作中國橡膠樹的故鄉(xiāng),它的王牌母樹的種子曾被眾多農場所引種。王牌母樹偉岸參天,濱沿淙淙溪流,周圍保留了完整的雜木林,樹種復雜。那時我喜歡獨自鉆入樹林內,那里彌漫著樹木和菌類特有的香味,在爛樹、倒木中隨手可采到白蟻和其他多種昆蟲、色彩鮮艷的菌類,而在過江龍?zhí)偕蟿t可采到巨大的眼鏡豆莢,在那里白刺藤會纏住人。如此原始而神秘的氣息令我喜愛。馬佬山(猴子山)的深處,還有猴群(20世紀60年代,我曾在院部的植物園邊的山中看到縱躍的猴群)。老膠工們曾捕獵過野豬、黃猄,還捕捉過巨蟒和毒蛇,并將其掛在樹上生剁活剝。我祈望雅拉河水長流,對21世紀的聯(lián)昌膠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能更好地保護,并將她建設成為生物多樣性的鳥獸樂園。
但是,聯(lián)昌也曾是有名的惡性瘧疾髙發(fā)區(qū)。樂天宇先生就曾在這里罹惡性瘧疾。樂先生具有豐富的野外工作經驗,親自安排我定時在大家就餐前分發(fā)奎寧和白樂君,還要我看著大家把藥服下。然而,事與愿違——雖然樂先生積極防瘧但還是被瘧所害。樂先生高燒不止,病情危急;為了及時救治和預防意外,8月25日,將他送往??诓筷犪t(yī)院醫(yī)治。綜合考察隊改由鄧勵先生帶隊,并接著繼續(xù)進行東路和中路的調查。于9月16日完成了全部任務。
建所初期樂天宇教授組織領導的兩廣墾區(qū)綜合調查,雖然已成為50多年前的歷史,但樂天宇教授重視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主張至今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尊重三葉橡膠樹的生態(tài)習性,堅持營造提高膠乳產量的森林環(huán)境,反對毀林開荒,呼吁不要“剃光頭”,盡量保護原生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對生產部門在草原環(huán)境里全墾開荒的措施不予茍同。這在當時大發(fā)展、任務緊、高指標的形勢下,是需要良知和勇氣才能做到的。雖然樂天宇教授的晚景也很凄涼,但他一直呼吁:救救森林!救救子孫!他保護國家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語重心長,高瞻遠矚,一以貫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祈望建國后第一任林墾部長梁希和老一輩林學家的宏愿——“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能早日實現(xiàn)。
(平正明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副研究員)
1953年春,林業(yè)部特種林業(yè)司分配我到華南特種林業(yè)研究所工作。3月18日我來到研究所所址——廣州沙面原英國領事館報到。當時,研究所還處于籌備階段,尚未正式掛牌。我曾見過的所領導有李嘉人、林西、樂天宇和彭光欽;還有蘇聯(lián)顧問、專家古里。
為使我國的橡膠墾殖事業(yè)建立在合乎科學的客觀基礎之上,1953年4月上旬,樂天宇主任率領培育部20多人赴兩廣墾區(qū)進行綜合調查。時間約半年,調查分兩個階段進行:上半段時間調查兩廣大陸的新墾區(qū),下半段時間調查海南島的老膠園。參加的人員有齊雅堂、賀子靜、尤其偉、曾友梅4位教授,鄧勵、張耀宗等較老資格的研究人員和我們一群青年人。羅洪中負責總務,我兼衛(wèi)生員。
樂天宇主任在行前宣稱:出發(fā)就是研究工作的開始。這位曾倡議開墾南泥灣的林學家,而今,又承擔起了研究墾殖橡膠的新任務。
上半年調查的新墾區(qū)有:桂林廣西農學院、廣西植物所和柳州沙塘農事試驗場的寒害苗,南寧林場和腰塘毛魚藤繁殖場,明陽湖場1951年的試種苗,龍州墾殖所下屬各場及大青山林場,合浦中站,蒲北、張黃、武利的華僑場(該地膠苗受侵害,曾疑為特務破壞,調查后證實為嚴重鼠害),田東和百色新建場的宜林地,玉林、陸川、烏石、電白和陽江等多個粵西農場。中途,因樂天宇主任和其他老先生回廣州開會,便改由鄧勵先生帶隊繼續(xù)調查。
調查過程中,每到一地,大家都先聽匯報,然后按專業(yè)分組上山調查,如取土樣、采集病蟲害等標本,量苗徑,記錄風寒害等災害情況,抄錄氣象等各種資料。樂天宇先生觀察地形,并很注意原生植被的保留情況及其樹種組成。樂先生強調:科學工作者從事科研工作,要親自調查,搜集標本,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眼見為實。
通過田間調查、集體討論,大家逐步增進了對三葉橡膠樹的系統(tǒng)認識,同時,各專業(yè)人員之間的觀點交流也能互相啟發(fā)。談得最多的是橡膠樹的生態(tài)習性,大家經常聯(lián)系到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這成為我最神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廣西山區(qū)交通閉塞、道路崎嶇,有些新開的農場,還需步行或乘竹筏渡水才能進去。廣西分局把一輛卡車改裝成30多個坐位的客車,就靠這部客車乘載調查隊員,走遍了半個廣西。顛簸和泥塵將我們困擾得疲憊不堪。記憶中還有不少驚險。進出龍州的公路有很長一段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俯臨很深的麗江,路寬僅夠供一車之行,山洞、隧道、拐彎又多,汽車則需不時長鳴,所幸的是,那時來往的汽車很少。
那時出差,每人可領用一大塊桐油布,以及蚊帳、草席、雨傘、水壺等生活用品。每到一地,青年人就先幫老先生搬行李、掛蚊帳。如龐廷祥幫樂先生,李鴻鳴幫齊先生,張開明幫賀先生。生活雖然艱苦,但大家工作勁頭都很大,興味無窮。思想上,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沒有什么隔閡;生活上,老先生們也沒有什么特殊。如在湛江開會時,樂先生也和大家同住一座木樓旅店,和我也就不過是一板之隔罷了。
去大青山考察髙海拔能否植膠時,大汽車無法開行,大家就在烈日下步行25華里。目的地林場位于海拔450米的半山腰。下山時又步行2小時,轉去龍州三場。到達時,場部別開生面地用腰鼓隊來歡迎我們。那里的橡膠樹一片濃綠,枝繁葉茂。龍州三場是這次調查中所見最佳宜林地。
接下來,我們到了海邊的合浦中站。那里的橡膠樹日夜在海風中搖曳著,樹冠宛如木瓜樹。合浦的車所長在匯報時,誠懇地請教樂先生有關那里海邊的自然條件是否宜于植膠的問題。1951年建場以來,他們已花了國家很多錢,用了許多辦法,雖然能將膠苗培育好,但將來能長成成齡膠樹產膠嗎?這位車所長和工人們在海邊全墾草原荒漠上,戰(zhàn)天斗地,改造自然,既頑強又困惑。對此,樂先生很坦率地表示:現(xiàn)在這里不是橡膠的宜林地。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合浦中站場的桉樹苗防護林,竟被白蟻摧毀了一半,這也是我一生中所見到的白蟻蛀蝕活樹苗最嚴重的現(xiàn)場。
6月下旬,我們在湛江的華南墾殖局召開會議對上半年的調查情況進行了小結。6月21日,樂先生在會上報告了三葉橡膠樹耐蔭的習性和森林環(huán)境的關系(原題名已忘,此題意僅是我個人理解的表述)。7月3日,他撰寫了《對墾區(qū)宜林地初步勘查的意見》一文。龐廷祥和我等人開夜車來負責謄抄此文。
會議期間,墾殖局植??平o尤先生送來了鄺錫乾等人寫的《海南島橡膠蟲害報告》,對常見的白蟻和甲蟲都有精細的形態(tài)圖和詳盡的記錄,很寶貴。
1953年7月5日至9月15日,我們進行了海南島老膠園的調查。此時,隊伍增加到40多人,新來了胡少波教授、育種室人員以及新分配來的研究生和大學生。調查的膠園有儋州那大的聯(lián)昌、天任、僑植膠園和木排苗圃,嘉積的高山、南太、瓊安、瓊富,陵水的南橋,屯昌的加藍等膠園。
7月13日至8月25日在聯(lián)昌膠園。那時的聯(lián)昌,僅有一座炮樓,沒有房屋可住,我們40多人只能搭帳篷住在膠園內;而且,交通極閉塞,沒有公路,只有小路可通牛車。7月13日,張開明、丘燕髙、陳迺用、陸行正和我等幾個人打前站,在雅拉河外邊的小山坡上搭了1個帳篷,把儀器等各類物品放置在里面,夜里還放哨保衛(wèi)。次日,大隊人員到齊后,連夜在膠園內搭起5個大帳篷,安置40多張行軍床,忙到后半夜才安頓好。
聯(lián)昌,我將它視作中國橡膠樹的故鄉(xiāng),它的王牌母樹的種子曾被眾多農場所引種。王牌母樹偉岸參天,濱沿淙淙溪流,周圍保留了完整的雜木林,樹種復雜。那時我喜歡獨自鉆入樹林內,那里彌漫著樹木和菌類特有的香味,在爛樹、倒木中隨手可采到白蟻和其他多種昆蟲、色彩鮮艷的菌類,而在過江龍?zhí)偕蟿t可采到巨大的眼鏡豆莢,在那里白刺藤會纏住人。如此原始而神秘的氣息令我喜愛。馬佬山(猴子山)的深處,還有猴群(20世紀60年代,我曾在院部的植物園邊的山中看到縱躍的猴群)。老膠工們曾捕獵過野豬、黃猄,還捕捉過巨蟒和毒蛇,并將其掛在樹上生剁活剝。我祈望雅拉河水長流,對21世紀的聯(lián)昌膠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能更好地保護,并將她建設成為生物多樣性的鳥獸樂園。
但是,聯(lián)昌也曾是有名的惡性瘧疾髙發(fā)區(qū)。樂天宇先生就曾在這里罹惡性瘧疾。樂先生具有豐富的野外工作經驗,親自安排我定時在大家就餐前分發(fā)奎寧和白樂君,還要我看著大家把藥服下。然而,事與愿違——雖然樂先生積極防瘧但還是被瘧所害。樂先生高燒不止,病情危急;為了及時救治和預防意外,8月25日,將他送往??诓筷犪t(yī)院醫(yī)治。綜合考察隊改由鄧勵先生帶隊,并接著繼續(xù)進行東路和中路的調查。于9月16日完成了全部任務。
建所初期樂天宇教授組織領導的兩廣墾區(qū)綜合調查,雖然已成為50多年前的歷史,但樂天宇教授重視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主張至今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尊重三葉橡膠樹的生態(tài)習性,堅持營造提高膠乳產量的森林環(huán)境,反對毀林開荒,呼吁不要“剃光頭”,盡量保護原生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對生產部門在草原環(huán)境里全墾開荒的措施不予茍同。這在當時大發(fā)展、任務緊、高指標的形勢下,是需要良知和勇氣才能做到的。雖然樂天宇教授的晚景也很凄涼,但他一直呼吁:救救森林!救救子孫!他保護國家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語重心長,高瞻遠矚,一以貫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祈望建國后第一任林墾部長梁希和老一輩林學家的宏愿——“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能早日實現(xiàn)。
(平正明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副研究員)
Copyright ? 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監(jiān)制
地址:中國海南省??谑旋埲A區(qū)學院路4號 郵編:571101
聯(lián)系電話:0898-66962965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