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是“三無”人員——沒有博士學位,沒有出國經歷,不是院士。她是1955年的大學畢業(yè)生,學的又是中醫(yī),你說有哪些訪問學者出國去學中醫(yī)?談及屠呦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機研究員李國杰的幾句話引起了大家的笑聲。
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頒給了屠呦呦,引起社會對國內科研評價體系的廣泛討論。屠呦呦獲獎折射出我國現行科研評價體系的哪些不足?我們該如何建立起適合中國現狀的科研評價體系?青年學者應如何定位自己的研究?日前,在合肥舉辦的2015中國計算機大會上,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YOCSEF)舉行了“從屠呦呦獲諾獎看我國現行科研評價體系”特別論壇,邀請兩院院士和多位國內外產學研人士共同探討這些話題。
以科研成果的影響來論英雄
李國杰認為,屠呦呦評不上院士是因為有一種群體性的認識偏差。因為我們比較喜歡所謂的重大成果,一個大的工程,搞了多年以后,很難分清誰做出最原始的貢獻,也很少有人去注意這一點。在院士評選過程中,人際關系和個性也會有影響。
“第一,就是以科研成果的影響來論英雄,而不要考慮其他的東西;第二,屠呦呦的成果是最典型的問題導向的結果?!崩顕軓娬{了這兩點。尤其是第二點,李國杰解釋,以問題為導向,治愈當時的難癥瘧疾,這有點像二戰(zhàn)時期雷達的發(fā)明——當時德國人轟炸英國,英國要提前發(fā)現臨近的飛機,因此,英國的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合作發(fā)明了雷達。
涉及到計算機領域,李國杰提及:“我們搞計算機的研究什么?把計算機性能提高1000倍,把通訊帶寬提高1000倍,這與問題導向的研究真不是一回事。這些是目標,是理想,而不是明確的問題。我覺得屠呦呦獲獎給我們一個啟發(fā),一定要把科研的價值取決于問題的緊迫性。不要以為問題導向一定就會降低學術水平?!?br />
“問題導向是一種方向,問題有大有小。我們搞工程的人需要新的發(fā)明,問題一定是從需求來?!崩顕鼙硎?。
搞科研最重要的是做原創(chuàng)性工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高文教授認為要反思現行科技評價體系。他認為,很多事物發(fā)展分3個階段,“一個成果,最初肯定有構思者或者發(fā)現者,中間階段是展開問題并把它變得可以應用,最后由一個強大的團隊來實現”。
“我們一直都在說重視原創(chuàng)性,可是我們現在重視的不是原創(chuàng)性,而是團隊?!备呶恼f。他認為,現行評價體系的問題是太重視團隊了。諾獎歷來重視原創(chuàng),高文建議,以后評獎要從獎勵項目逐漸向獎勵人過渡,評價體系出現的問題就會慢慢扭轉。他也承認,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高文的另外一個職務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他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會議上提出:“大家對SCI不要過分重視,但對發(fā)表論文一定要重視。你有一個想法,一個成果,一定要把它記錄下來,發(fā)表出來,你可以用任何語言,可以在任何水平的雜志上發(fā)出來,沒發(fā)出來空口無憑。這就是我們發(fā)表論文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追求高影響因子,也不是追求有多少人引用,而是把最原始的想法記錄下來?!?br />
他提到,有一位日本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從來沒出過國,也從來沒有用英文發(fā)表過文章。他提出來的原理得到重視后,國際機構開始追溯,最后發(fā)現這篇使他獲獎的文章是在日本的一本雜志上發(fā)表的。
“現在的年輕人要搞清楚科研的動機——最重要的是做原創(chuàng)性的工作,不要追潮流或者表面光鮮的工作?!备呶恼f。
價值比成功更重要
“價值本身是給別人的,成功是給自己的?!?010年CCF海外杰出貢獻獎獲得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張曉東通過數據,分析了重大原創(chuàng)新成果的產生過程。他直言科學研究中“價值”比“成功”更重要。因為價值本身是利他的,成功是利己的。
他認為,在一個評價體制優(yōu)良的社會里,有價值貢獻的科學家一定是成功的,兩者并不矛盾,但有些工作的價值和貢獻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得到認可。他認為,要改變目前科研體系中的過度標簽化。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標簽,很多標簽成為獲得學術資源的臺階。在這樣的體系中,一個學者要花費大量時間獲取這些標簽,勢必會影響真正問題的解決。
CCF常務理事、山東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陳寶權結合自己學校開展的學術評估改革,指出科研評價體系的終極評價指標應該是影響力,評價的方法是同行評價,看重的是標志性的成果及其產生了巨大的價值。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李新玲)